搜索
首页 作者

《访程山人不遇》

避喧来谷口,爱此青松阴。
永日空山寂,幽蝉时自吟。
花源应未隔,萝径杳难寻。
稍觉尘襟豁,方知仙境深。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幽深的谷口青松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向往,以及追求心灵净土的情感。 首联“避喧来谷口,爱此青松阴”直接点明了诗人来到谷口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喧嚣,寻找青松下的宁静。这里青松象征着坚韧、高洁的品质,同时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清幽、宁静的基调。 颔联“永日空山寂,幽蝉时自吟”进一步描绘了谷口的宁静,空山寂寥,只有幽蝉时而在耳边低吟。这里以动衬静,通过幽蝉的声音反衬出山谷的寂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颈联“花源应未隔,萝径杳难寻”则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了谷口深处的景致。花源未隔,意味着深入谷中还能发现更多的美景,萝径难寻则增加了谷口的神秘感和深度感,让人心生向往。 尾联“稍觉尘襟豁,方知仙境深”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清幽环境中的感受,胸怀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对仙境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谷口青松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创作背景
《访程山人不遇》是明朝诗人方弘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访问一位隐居在山中的友人,但未能遇到的情境。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明朝文学崇尚自然,很多诗人喜欢描绘山水之美。方弘静可能出于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决定去访问隐居在山中的友人。 2. 寻求精神寄托:在明朝,有些文人选择隐居山林,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方弘静访问程山人,可能也是出于寻求精神交流的目的。 3. 表达友情:这首诗通过描述访友不遇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挂念。 综上所述,《访程山人不遇》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寻求精神寄托以及表达友情等多个方面。
上一首
《故国》
相关诗词
  • 1
    [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2
    [魏晋]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 3
    [唐]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
    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
    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
    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