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衣三十年前事,曾以诸生傍绛纱。 一国所尊吾白下。 双凫犹远令江华。 时来馆学总余事,老去衣冠怀故家。 共怪我门郊岛外,狂生尚有一刘叉。 |
这首诗是作者在回忆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人生历程,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抠衣三十年前事,曾以诸生傍绛纱。”描绘了作者早年求学时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其中,“抠衣”是古代学生见老师时的礼节,“绛纱”则是指老师所用的红色纱巾,象征着老师的权威和教诲的重要性。这一联通过描述求学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重视和敬畏。 颔联“一国所尊吾白下,双凫犹远令江华。”则表达了作者在离开家乡后的经历和感受。其中,“一国所尊”表达了作者在白下(南京的别称)受到尊重和敬仰的情景,“双凫”则是指作者被任命为江华县令,这一任命距离家乡很远,表达了作者对这一任命的不舍和期待。 颈联“时来馆学总余事,老去衣冠怀故家。”描述了作者在馆学中的经历和对过去的怀念。其中,“时来馆学”是指作者在馆学中学习、成长的过程,“总余事”则是指这一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馆学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尾联“共怪我门郊岛外,狂生尚有一刘叉。”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晚年仍然保持狂生之态的自我反思和自嘲,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歉意和感激之情。其中,“门郊岛外”是指作者的住处偏远、荒凉,而“一刘叉”则是指作者的友人刘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教育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感激和歉意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读来令人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