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要,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镜已破,法不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这首诗《心是要,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镜已破,法不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镜子为比喻,探讨了心与法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心是要”,“要”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追求、欲望、目标等。诗人认为心是追求真理、智慧和美好的,这是人类本性的自然表现。 接着,“法是尘”则表达了另一种观点,即法是世俗的、短暂的、易变的。法代表了社会的规范、法律、道德等,它们是社会存在的形式,但也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两种犹如镜上痕”则进一步阐述了心与法的区别。镜子代表了真理和智慧的来源,而镜子上的痕迹则代表了心与法之间的差异。这些痕迹可能是过去的记忆、情感、经验等,它们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真理和智慧的认知。 “镜已破,法不存”进一步强调了心与法的分离。镜子破了,就意味着真理的来源已经受损或失去;法不存,则是指世俗的规范、法律、道德等不再存在。 最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意境深远的画面。疏影横斜是指稀疏的影子在水面上横斜着,暗香浮动是指淡淡的香气在黄昏的月光下飘散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短暂和虚无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心与法、真理与世俗、短暂与永恒的理解和思考。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要认识到世俗的存在和变化。最后两句的画面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虚无的理解,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住生命中的美好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