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妇酌金杯,中妇照妆台。 小妇偏妖冶,下砌折新梅。 众中何假问,人今最后来(○同上)。 |
这首诗的标题是《倡女行》,是一首描绘了古代倡家生活的诗。倡女,即歌舞妓,也称娼妓,她们以歌舞为职业,卖笑为业。 首句“大妇酌金杯,中妇照妆台”,描绘了倡家的大妇和小妇的形象。大妇,即夫家的正妻,她端庄持重,照例要酌酒献寿;小妇,即新来的倡女,她妖冶妩媚,照例要在中妇之后折梅献客。这两句通过对比,刻画了不同身份和性格的倡家妇女形象。 “小妇偏妖冶,下砌折新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小妇的妖冶形象。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姿态妖娆,下砌,即下台阶。她下台阶时轻盈的步态和折梅时的姿态,更显得风姿绰约,风情万种。 “众中何假问,人今最后来(○同上)”,这两句点明了诗的主题:最后来的客人是来与最受宠爱的倡女相见的。因此不必向她打招呼寒暄,大家心里都明白。这里的“众中”和“最后来”两个词暗示了倡女的特殊地位和诗人对她们的同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几个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倡女的悲惨生活和她们的无奈与悲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倡家生活的佳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真实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