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好睡常不足,上事亲尊日拘束。 夜吟朝诵无暂休,目胔生疮臂消肉。 今踰四十无所闻,又况丧妻仍独宿。 虚堂净扫焚清香,安寝都忘世间欲。 花时啼鸟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 叶落夜雨声满阶,雪下晓寒低压屋。 四时自得兴味佳,岂必锵金与鸣玉。 万事易厌此不厌,真可养恬无夭促。 且梦庄周化蝴蝶,焉顾仲尼讥朽木。 人事几不如梦中,休用区区走荣禄。 |
这首诗是作者在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境变化,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 首段描述了作者年轻时的生活状态,由于需要照顾父母和尊长,常常受到拘束,生活十分紧张,日以继夜地读书、背诵,导致身体状况不佳。这段描述反映了作者早年生活的艰辛和压力。 接下来的段落,作者已经四十多岁,生活仍然没有什么成就,丧妻之后更是孤独。然而,他仍然保持着一颗清净的心,享受着生活中的美好。他焚香静坐,享受清凉的北窗,听着夜雨声和雪下晓寒,欣赏自然的美景。他发现,顺应四季的生活自有其趣味,不一定需要追求名利。 作者认为,人生应该满足于现状,不要过分追求荣华富贵和名利,而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满足。他引用了庄周化蝶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对孔子讥讽朽木的言论表示了反感。 最后,作者感叹人事不如梦中的变化无常,不要过于追求荣禄和名利,而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满足,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