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画虎鹄,尚类狗与鹜。 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 行者势若去,飞者翻若逐。 拒者如举臂,鸣者如动腹。 跃者趯其股,顾者注其目。 乃知造物灵,未抵毫端速。 毘陵多画工,图写空盈辐。 宁公实神授,坐使群辈伏。 草根有纤意,醉墨得已熟。 权豪不可致,节行今仍独。 |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绘画艺术的多样性,以及绘画者通过笔触展现出的生命力和情感。 首先,诗人通过对比古代画虎鹤和现代画羽虫,表达了对现代绘画技艺的赞赏。古代画作虽然逼真,但有时过于强调细节,导致画作显得过于沉重。而现代画作则通过精妙的笔触,将形与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赋予画作生命力。 接着,诗人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各种飞翔、行走、鸣叫、跳跃的鸟虫形象,将它们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正在跃然纸上。这种描绘方式,展示了绘画者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宁公”被描绘为一个神授的画师,他的画作能够使其他画工臣服。这体现了诗人对宁公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敬仰之情。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画家在草根上挥毫,酒醉后的墨迹更加熟练。这描绘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自由和激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赞赏。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画作可以对权豪产生威慑力,但更强调了节行的重要性。这体现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的认识,也表达了对道德节操的崇敬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通过对绘画艺术的描绘和赞美,诗人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和人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