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初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筹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失去母亲的痛苦和无助。 首段描述了前一天衣衫上的露水和今天衣衫上的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接着,诗人描述了母亲的灵魂去了哪里,她的温暖和关怀仍在影响着他,尽管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诗中使用了“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无法触及的痛苦。诗中的“嚎呼”和“饮食空置傍”等词句,描绘了母亲去世后,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无助。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等词句,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这种关怀和照顾贯穿了诗人的一生,使他无法忘记。 整首诗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失去母亲的痛苦和无助。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它通过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和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失去母亲的痛苦和无助。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都非常强烈,使人深受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