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葬得假告,南出安上门。 鞭马六十里,暮投中书村。 村翁馆我宿,茅屋欲黄昏。 有客忽投刺,自称一品孙。 气貌不凡俗,因为开酒樽。 坐久问家谍,其族大且繁。 池州有清节,滥觞登洪源。 大傅擅鸿笔,入相又出藩。 其家本开封,改号一何尊。 至昱始六代,布衣它丘樊。 跨驴入府县,驱犊耕郊原。 家庙固已毁,国史空具存。 盛德百世著,功必格乾坤。 高太已不祀,羡絪何可论。 况复起章句,乘时宠便蕃。 子孙虽替陵,尚得守田园。 |
这首诗以一种生动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卜葬的经历,以及在途中遇到的种种人和事。 首先,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暮色中赶路的情景,马匹已经疲惫不堪,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中书村。这里的“鞭马六十里”一句,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对祖先的尊重和对家族的重视。 接着,诗人描述了中书村的夜色,茅屋昏黄,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感觉。此时,一位村民前来邀请诗人留宿,诗人的住宿条件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人情味。 然后,诗人遇到了一个名叫一品孙的客人,他的气貌不凡,让诗人感到惊讶。这位客人自称是某家族的后裔,这个家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诗人对这位客人的家世感到好奇,于是询问了他的家族情况。 诗人对池州的历史文化也进行了描述,尤其是对清节公的赞扬,表达了对家族先祖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提到了家族中的其他名人,如大傅、宰相等。这些名人的事迹和成就,为诗人的家族增添了荣耀和自豪感。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家族中一些不肖子孙的失望和遗憾。他们虽然继承了家族的血统和地位,但却没有为家族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使得诗人感到无奈和痛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族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家族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族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