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望西崦,数家斜照中。 柴荆昼亦闭,乃有太古风。 惨淡起炊烟,寂历下钓筒。 土瘦麦苗短,霜重桑枝空。 恐是种桃人,或有采芝翁。 何当宿楼上,月明照夜舂。 |
这首诗《登城望西崦,数家斜照中》是一首描绘乡村景象,展现出古朴、宁静乡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柴门昼闭、炊烟袅袅、麦苗短浅、桑枝空疏等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 首联“登城望西崦,数家斜照中”,诗人登上城楼,看到夕阳斜照中几户人家依山傍水,散落在西边山脚下。斜阳映照,几户人家,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颔联“柴荆昼亦闭,乃有太古风”,白天柴门也是关闭的,这种景象让人想起了“太古风”,即远古时代人们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颈联“惨淡起炊烟,寂历下钓筒”,描绘了乡村傍晚的景象,炊烟袅袅升起,渔人静静地坐在钓筒上等待鱼儿上钩。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尾联“何当宿楼上,月明照夜舂”,诗人想象着如果能在夜晚登上高楼,看着月光下的人们在夜舂(一种农作物的加工方法),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一些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恐是种桃人”和“或有采芝翁”,这些象征和暗示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乡村景象,展现出古朴、宁静乡村生活的佳作。通过质朴自然的语言和象征暗示的手法,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