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城东隅,地僻车马少。 忽闻大尹来,僮仆若惊鸟。 入门且坐笑,丰颊光皎皎。 问我餐若何,依旧抱糜{左麦右少}。 问我诗若何,亦未离缠绕。 我庭有蔾苋,不堪秣騕褭。 我壶无醪醴,不能犒介绍。 乃喜百事稀,来此与世矫。 固非傲不往,心实压扰扰。 |
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城隅小民对大尹来访的欣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些无奈和困扰。 首段描述了城隅的僻静和不易引人注意的特点,以及大尹来访的突然性,使得僮仆如惊鸟般惊慌。这种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小民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也为下文的叙述铺垫了背景。 中段描述了大尹来访时,主人与大尹的对话。主人询问大尹的餐食如何,自己依旧抱着糜麦粥度日。而当询问到诗作如何时,作者并未表达出过多的得意,只是说尚未脱离缠绕。这种描述既展现了小民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谦虚态度。 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庭院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环境的无奈。庭院中的蔾苋不足以喂养秣騕褭,壶中没有醪醴,无法犒劳大尹。然而,作者也表达了对大尹来访的欣喜之情,认为这里百事稀少,可以与世矫情。这里的矫情并非指虚伪,而是指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自我调侃。 最后一段再次强调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扰,并非傲视不往,而是心实压扰扰。这里的“压扰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困扰和压抑感。 整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扰,同时也展现了小民生活的真实面貌。这种真实和自然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