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隍多宿兵,兵食固所须。 幸时不战斗,畜养安可无。 古兴十万师,七十万家辍耕锄。 今来岁调饷,且与往昔殊。 不使民转挽,但使民归租。 急缓实塞下,商贾以利趋。 关西河东亦如此,军食虽足民实虚。 公乎抱长才,当有所画谟,应不贷内府,重锦象牙明月珠。 边城预自足,宁待临事谕。 莫令汉庭臣,独言桑大夫。 |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财政状况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诗中描绘了军队驻扎所需的粮食,以及由于战争和赋税的影响,百姓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首段中,诗人表达了对军队粮食供给的担忧,同时也对国家财政状况进行了反思。他希望国家能够重视民生问题,不要只关注表面的华丽和奢侈,而要真正关心百姓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段中,诗人通过描述古时兴师动众的情景,以及当今调饷与往昔不同的情况,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和赋税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诗人呼吁有识之士为国家出谋划策,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改善民生、稳定国家财政。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关注和担忧。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对国家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的佳作,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