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上有丛菊,结根深瓦缝。 既无地势美,又乏土力拥。 乃因涂明生,不由人所种。 亦能应节开,焉取入公用。 公来步广庭,闻雁目始纵。 忽见粲然英,降植合常从。 宾僚席其傍,咏玩意已重。 物莫厌僻远,会遇良可颂。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菊花的顽强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 首先,诗人描述了屋顶上的菊花,它扎根在深深的瓦缝中,既没有优越的地势,也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依然能够应时而开,展现出美丽的花朵,期待被人们所用。这表达了菊花虽处僻远之地,却依然能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价值的精神。 接着,诗人描绘了当公来临,广庭中闻雁的情景。突然间,他看到了菊花粲然开放,这让他想起了菊花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它们依然坚韧不拔,茁壮成长。菊花的这种精神让诗人深感敬佩。 宾客和僚属们围绕在菊花的旁边,咏唱着菊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诗人借此表达了菊花的美和价值是不受地理位置和环境影响,只要有心人去发现和欣赏,它就能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最后,诗人指出,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不应该厌恶僻远之地,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菊花的经历和成就,也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他坚信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总会遇到赏识自己的人。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菊花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