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夫楚谣汉风。 既非一骨。 魏制晋造。 固亦二体。 譬犹蓝朱成彩。 杂错之变无穷。 宫角为音。 靡曼之态不极。 故蛾眉讵同貌。 而俱动于魄。 芳草宁共气。 而皆悦于魂。 不期然欤。 至于世之诸贤。 各滞所迷。 莫不论甘而忌辛。 好丹而非素。 岂所谓通方广恕。 好远兼爱者哉。 乃及公干、仲宣之论。 家有曲直。 安仁、士衡之评。 人立矫抗。 况复殊于此者乎。 又贵远 |
这首诗是一篇对古代诗歌风格的赏析,通过对楚辞、汉赋、魏晋诗歌等不同风格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见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楚谣汉风,指出不同时代的诗歌风格各有特色。接着,诗中又提到了魏制晋造,说明不同朝代的诗歌风格也有所不同,这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规律。 接着,诗中用蓝朱成彩、宫角为音等比喻,说明诗歌的变幻无穷,既有蓝紫色的华丽,也有宫角之音的深沉。同时,诗中也强调了诗歌的靡曼之态,认为诗歌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能够打动人心。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蛾眉、芳草等意象,表达了诗歌应该具有不同的情感和表现方式,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诗中也强调了诗歌应该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能够包容不同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公干、仲宣之论、安仁、士衡之评等,说明不同诗人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的风格。同时,诗中也强调了诗歌应该具有更高的境界和追求,能够超越世俗的偏见和狭隘。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篇对古代诗歌艺术的赏析,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见解和追求。通过比较不同时代的诗歌风格和不同诗人的特点,强调了诗歌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