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 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 或歌诗,或语句,丁宁指引迷人路。 言辞磊落义高深,击玉敲金响千古。 争奈迷人逐境留,却将言相寻名数。 真如实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 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 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 但於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轨则。 为除妄相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 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 |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曹溪水的描绘,阐述了佛教的真理和智慧。 首句“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描绘了曹溪水的源远流长,清澈见底,亘古不变。这象征着佛教的真理如同曹溪水一样,源远流长,永恒不变。 “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指出一些学者没有深入探究真理的源头,反而把一些表面现象当做整个宇宙。这揭示了人们常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忽视了真理的本质。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赞扬了雪窦老师揭示了真理的趣味,如同大震雷音,敲击法鼓,唤醒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用狮王哮吼的场景来比喻真如佛性的威严,能慑服一切邪恶。 “言辞磊落义高深,击玉敲金响千古”描述了雪窦老师的言辞义理丰富,如同击玉敲金,能流传千古。 然而,“争奈迷人逐境留,却将言相寻名数”指出尽管有如此卓越的导师和深奥的言辞,但仍有迷途者被境遇所困,执着于名相。 “真如实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强调真如佛性原本是无言的,超越一切高低、大小、边界的限制。 “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指出真如佛性不是色即是空,也不是空即是色,不是一体也不是二体,而是十方世界一轮圆融的真理。 “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表达了正定状态不分言语和沉默,无法取舍也无法保留。 “但於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轨则”指出在面对各种现象时,不应执着于它们,保持无我心境,这是如来的真正规范。 “为除妄相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指出要消除妄相,需要用真相对照。如果妄相不生起,真如佛性也会变得晦暗不明。 最后,“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强调只有认识到真和妄都是虚妄不实的,才能真正领悟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曹溪水的形象,阐述了佛教的真理和智慧。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无我心境,超越名相的束缚,领悟真理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