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心经颂》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
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翛然。
作品赏析
这首诗《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翛然》是一首禅诗,它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寂静、超越物质世界、达到精神自由的禅宗境界。 首先,诗中提到了“蕴谛根尘空色”,这是禅宗的哲学理念,即世间万物都是虚妄的,只有空才是真实的。这里的“蕴谛”指的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真理,“根尘”则是指感官所接触到的物质世界。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概念,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接着,“都无一法堪言”表明诗人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或教条可以描述或达到这种境界。这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超越性和不可言传性,即真正的智慧和境界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 “颠倒之见已尽”表达了诗人已经摆脱了世俗的颠倒观念,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越。这里的“颠倒之见”指的是世俗的观念和偏见,诗人通过否定这些观念,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超越。 最后,“寂静之体翛然”描绘了诗人所达到的寂静之境。这里的“寂静之体”指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越,而“翛然”则表达了这种境界的自由和无拘无束。诗人通过描绘这种寂静之境,表达了自己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了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和追求,通过描绘蕴谛、空色、无法、颠倒之见和寂静之境,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超越物质世界的追求。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诗词
  • 1
    [宋]
    征雁年来得几回。
    春风无雁带书归。
    故应春瘦减春衣。
    花柳伤心经岁月,江湖无梦失津涯。
    到家无树不红飞。
  • 2
    [唐]
    弥天称圣哲,象法初繄赖。
    弘道识行藏,匡时知进退。
    秦王轻与举,习生重酬对。
    学文古篆中,义显心经内。
    法服应华夏,金言流海岱。
    西方浮云间,更陪龙华会。
  • 3
    [元]
    镜里流年。
    绿变华颠。
    谢西山、青眼依然。
    人生安用,利锁名缠。
    似燕营巢,蜂课蜜,蚁争膻。
    词苑群仙。
    场屋诸贤。
    看文章、大笑如椽。
    闲人书册,且枕头眠。
    有洗心经,传灯录,坐忘篇。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