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交奏凯正论功,司马新承宠眷隆。 三受虎符参阃外,两持龙节镇蛮中。 萧何经国频供饷,裴度临边暂总戎。 已喜夷人归版籍,伏波铜柱谩争雄。 |
这首诗是对一位古代将领的赞美,这位将领在南方作战并取得了胜利,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宠眷。这首诗通过描绘这位将领的功勋和才干,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南交奏凯正论功,司马新承宠眷隆。”描绘了战斗胜利后,朝廷对将领的赞扬和赏赐。司马是古代官名,这里代指这位将领。这句诗表达了将领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得到了皇帝的宠眷和赏识。 颔联“三受虎符参阃外,两持龙节镇蛮中。”进一步描绘了将领的功勋和才干。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这里指将领多次接受虎符,参与军事决策;龙节则是指将领两次担任镇守边疆的重任,镇守南方蛮中地区。 颈联“萧何经国频供饷,裴度临边暂总戎。”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来比喻将领的功勋和才干。萧何是汉朝的丞相,曾为汉朝供粮;裴度则是唐朝的名将,曾临边镇守。这里将这位将领比作萧何和裴度,表达了他的功勋和才干。 尾联“已喜夷人归版籍,伏波铜柱谩争雄。”描绘了将领的胜利成果,即让南方蛮夷归顺朝廷,回归户籍。最后一句“伏波铜柱谩争雄”则表达了对古代名将伏波的赞美,暗示这位将领的功勋和才干不逊于古代名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将领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和政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