洚水应垂儆,高穹岂不仁。 发陈遵故事,执咎定何人。 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 伤心问耆旧,谁与吊斯民。 |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和人民受灾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句“洚水应垂儆,高穹岂不仁”中,“洚水”指的是泛滥成灾的大水,诗人用“应垂儆”表达了灾害的严重性和警示作用。“高穹”则是指高悬的天空,诗人用“岂不仁”表达了对天空的质疑,是否对人间疾苦视而不见。 “发陈遵故事,执咎定何人”两句,诗人借用了陈遵的故事来表达对灾害成因的追问。陈遵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名士,他曾经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贬谪。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那些执咎的人的质问,他们是否应该为这场灾难负责。 “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两句描绘了灾害后的场景,大水退去,河岸上落下了溪水的痕迹,山丘被摧毁,露出了新的土壤。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对人民受灾的深深同情。 最后,“伤心问耆旧,谁与吊斯民”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受灾人民的深深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人询问那些年长的人,谁能来救助这些受灾的人民。这既是对现实的质问,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和人民受灾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中充满了对受灾人民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