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韵乐天目昏》

百年今已八十五,此去光阴能几多。
足病半生为我祟,目昏今日奈渠何。
也知乱膜无方法,正为躯书被折磨。
瞽者欲行须用杖,不如安稳坐盘陀。
作品赏析
这首诗《百年今已八十五,此去光阴能几多》是一首对人生晚年生活的深刻反思和感悟的诗。通过对诗人自己八十五岁高龄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旅程的回顾和思考。 首联“百年今已八十五,此去光阴能几多”,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已经八十五岁高龄的事实,并指出人生中的时间流逝是如此之快。这一联通过数字和时间的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颔联“足病半生为我祟,目昏今日奈渠何”,诗人描述了自己一生中因足病带来的困扰,以及现在因视力模糊而感到无奈。这一联通过描述身体上的疾病和不便,表达了人生中的痛苦和无奈,也引发了读者对健康问题的思考。 颈联“也知乱膜无方法,正为躯书被折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视力模糊的无奈和痛苦,同时也认识到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一联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自我调侃,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尾联“瞽者欲行须用杖,不如安稳坐盘陀”,诗人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晚年的态度,即面对身体上的不便和困境时,应该坦然接受并安稳地度过余生。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晚年的态度和智慧,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智慧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己八十五岁高龄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旅程的反思和思考。诗人的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短暂、健康问题、困境和智慧等问题的思考。
相关诗词
  • 1
    [明]
    我年未四十,已怀退隐图。
    俯仰又十年,何为尚踌躇。
    经过怯往迹,魂魄识畏途。
    去来廿年间,道里三万余。
    车装敝屡更,何况此微躯。
    所以不自决,岂徒为饥驱。
    富贵亦复佳,岁月待我乎。
    婚嫁幸已毕,余口亦易糊。
    故山皋亭下,桃李满村墟。
    深坞秀泉石,近筑静者庐。
    新梢想出篱,疏泉行绕渠。
    双髽指天目,一勺见西湖。
    言之病已苏,况当长久居。
    息黥补吾劓,造物岂区区。
    ¤
  • 2
    [清]
    登临不用挽藤萝,绝顶光明霁色多。
    云过匡庐飞紫盖,岚拖天目扫青娥。
    忽分二海成孤屿,细数千峰乱放荷。
    下界茫茫仙路杳,乾坤何处是吾窝?
  • 3
    [明]
    自古名高累不轻,饮牛终是上流清。
    吾师未死先埋却,又向巢由顶上行。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