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城南观音院庵主广师》

簿领日婴薄,纷然汩幽襟。
驾言出城南,聊欲清此心。
平冈见净刹,石通郁以深。
中有苦空人,峭健奇骨森。
十年一庵下,形迹了莫寻。
兀如拥败褐,口吐众妙音。
时下寂照堂,声绝响亦沈。
默矣盖自得,其谁知少林。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闲暇之余,游览寺庙后花园,看到苦空人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他的精神世界,从而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簿领日婴薄,纷然汩幽襟”,作者在处理繁琐的公务之余,感到身心疲惫,内心纷乱。这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矛盾。 “驾言出城南,聊欲清此心。”作者乘着马车出城南,希望通过这次游览,能够清理内心的纷扰。这里的“驾言”是乘马车的意思,源自《诗经》中的“驾言出游”。 “平冈见净刹,石通郁以深。”作者来到寺庙的平缓山岗上,看到了寺庙的清净景象,同时也感受到了寺庙的深厚历史底蕴。这里的“净刹”指的是寺庙的清净之地,“石通郁以深”则描绘了寺庙的幽深和神秘。 “中有苦空人,峭健奇骨森。”作者在寺庙中遇到了一个苦空人,他身材瘦削,骨骼奇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苦空人指的是对人生的无常和空虚的体验和感悟。 “十年一庵下,形迹了莫寻。”苦空人在寺庙中已经住了十年,他的行踪不定,很难找到他的踪迹。这表达了作者对苦空人的生活状态的感慨和思考。 “兀如拥败褐,口吐众妙音。”苦空人穿着破旧的衣裳,却能够口吐美妙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苦空人的敬佩和赞美。 “时下寂照堂,声绝响亦沈。”作者在寺庙中听到了苦空人的声音,感受到了他的精神世界。这里的“寂照堂”指的是寺庙中的静修之地,“声绝响亦沈”则表达了声音消失后的寂静和深沉。 “默矣盖自得,其谁知少林。”最后两句表达了苦空人的内心世界是深沉而自得的,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这也暗示了作者对苦空人的理解和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苦空人的描绘和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游览寺庙,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空虚,同时也表达了对苦空人的敬佩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