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动以为幻,既知即非静。 名庵以静者,无乃自起争。 为语庵中人,勿以静为病。 |
这首诗《知动以为幻,既知即非静。名庵以静者,无乃自起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表达了作者对“静”的独特理解。 首先,诗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即“知动”。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动态的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奥秘,因为静态的观察往往容易陷入迷惑和误解。这种观点强调了动态思维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其次,“既知即非静”表达了作者对“静”的另一种看法。他认为,一旦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就不应该再执着于表面的静态,而应该追求更深层次的动态变化。这种观点提醒我们要超越表面的平静,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变化和动态。 接下来,“名庵以静者”一句中,“名庵”可能是作者对所居之庵的称呼,“静者”则指这个庵中的修行者。作者通过这个称呼,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期望和要求,希望他们能够超越表面的平静,追求更深层次的动态变化。 最后,“无乃自起争”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担忧。他担心那些过于执着于表面的平静,而忽视更深层次的变化和动态的人,可能会陷入自我争斗和矛盾之中。因此,他告诫修行者不要把“静”当作病态的追求,而应该把它看作是追求更高境界的起点。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静”的独特理解,强调了动态思维和超越表面平静的重要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避免陷入自我争斗和矛盾之中,追求更高境界的修行。这首诗富有哲理和启示性,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