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兴元府园亭杂咏·静庵》

知动以为幻,既知即非静。
名庵以静者,无乃自起争。
为语庵中人,勿以静为病。
作品赏析
这首诗《知动以为幻,既知即非静。名庵以静者,无乃自起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表达了作者对“静”的独特理解。 首先,诗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即“知动”。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动态的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奥秘,因为静态的观察往往容易陷入迷惑和误解。这种观点强调了动态思维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其次,“既知即非静”表达了作者对“静”的另一种看法。他认为,一旦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就不应该再执着于表面的静态,而应该追求更深层次的动态变化。这种观点提醒我们要超越表面的平静,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变化和动态。 接下来,“名庵以静者”一句中,“名庵”可能是作者对所居之庵的称呼,“静者”则指这个庵中的修行者。作者通过这个称呼,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期望和要求,希望他们能够超越表面的平静,追求更深层次的动态变化。 最后,“无乃自起争”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担忧。他担心那些过于执着于表面的平静,而忽视更深层次的变化和动态的人,可能会陷入自我争斗和矛盾之中。因此,他告诫修行者不要把“静”当作病态的追求,而应该把它看作是追求更高境界的起点。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静”的独特理解,强调了动态思维和超越表面平静的重要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避免陷入自我争斗和矛盾之中,追求更高境界的修行。这首诗富有哲理和启示性,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诗词
  • 1
    [唐]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 2
    [宋]
    雨过园亭绿暗时。
    樱桃红颗压枝低。
    绿兼红好眼中迷。
    荔子天教生处远,风流一种阿谁知。
    最红深处有黄鹂。
  • 3
    [唐]
    凤楼纡睿幸,龙舸畅宸襟。
    歌舞平阳第,园亭沁水林。
    山花添圣酒,涧竹绕熏琴。
    愿奉瑶池驾,千春侍德音。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