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 落日衔西山,一川顿明鲜。 萧萧江上竹,溜溜岩下泉。 我生本閒放,胡为此拘拳。 身世两相违,於今六十年。 勇退未为怯,锐进岂其贤。 |
这首诗《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诗人行动的场景。秋意盎然,诗人拄着拐杖,漫步在平原上,这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 “落日衔西山,一川顿明鲜”描绘了落日西下的景象,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一川明丽如画。这里的“衔”字用得巧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即将落下的情景。 “萧萧江上竹,溜溜岩下泉”则描绘了周围的环境,江上竹林萧萧作响,岩下泉水潺潺流淌。这两句诗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宁静和幽美。 “我生本閒放,胡为此拘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生性闲适放达,为何要如此拘谨呢?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加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身世两相违,於今六十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矛盾和无奈。他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已经六十年的时间了。这种矛盾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最后,“勇退未为怯,锐进岂其贤”表达了诗人对退隐的看法。他认为退隐并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明智的选择。锐意进取的人是否贤能,这里并没有直接评价,但是通过前文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和诗人行动的描绘,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诗中情景交融,语言简练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