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影满空壁,晨曦上清轩。 庭下双高桐,枝叶蔚以繁。 种者意自远,岂并群木论。 谓可絙朱丝,中有雅韵存。 成之在谁手,但为培霜根。 须知治世音,尽付于此孙。 |
这首诗是一首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诗,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植物生长和家族传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首联“晴影满空壁,晨曦上清轩。”,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阳光洒满天空,映照在墙壁上,庭院里高大的梧桐树在晨曦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一句为整首诗奠定了清新明快的基调,引人入胜。 颔联“庭下双高桐,枝叶蔚以繁。”继续描绘梧桐树的生长过程,梧桐树在庭院中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这一句通过细节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力量。 接下来的几联中,“种者意自远,岂并群木论。”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认为种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超越其他树木,成为参天大树。“谓可絙朱丝,中有雅韵存。”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认为梧桐树中所蕴含的雅韵可以流传千古。 “成之在谁手,但为培霜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族传承的期望,希望后代能够像栽培梧桐树一样,用心去培养人才,传承家族的文化和精神。 最后一句“须知治世音,尽付于此孙。”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期望,希望后代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让美好的声音流传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诗歌,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植物生长和家族传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它也传递了作者对社会和文化的期望,让人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情怀和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