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妙道禅人求赞》

这村僧,无明大。
少柔和,多褊隘。
爱骂人,舌头快。
受佛荫,破佛戒。
不精时,常懈怠。
谤船若,弥天罪。
入地狱,永不悔。
闻者憎,见者怪。
搅拌丛林,尤叵耐。
虚销信施三十年,异世出头偿夙债。
就中只有一处长,解道鸡屿洋盖。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自负、狂妄、自以为是、不守规矩的僧人形象。 首句“这村僧,无明大”,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僧人的粗俗和无知。无明大指的是佛教中的无明烦恼,这里用来形容僧人的无知和愚昧。 “少柔和,多褊隘”,说明僧人缺乏温和和宽容,而是一味地狭隘和固执。 “爱骂人,舌头快”,生动地描绘出僧人的粗鲁和口出恶言的特质。 “受佛荫,破佛戒”,描述僧人利用佛教的名义,却违反佛家的戒律。 “不精时,常懈怠”,进一步描绘出僧人的懒散和懈怠。 “谤船若,弥天罪”,僧人诽谤他人,犯下了弥天大罪。 “入地狱,永不悔”,即使做了错事,也不会感到后悔,态度十分顽固。 “闻者憎,见者怪”,描述人们对僧人的态度,既憎恶又惊讶。 “搅拌丛林,尤叵耐”,形象地描绘出僧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令人难以忍受。 最后,“虚销信施三十年,异世出头偿夙债”,描述僧人浪费信徒的善款,到了来世要偿还这些债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位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不守规矩的僧人形象,同时也揭示了佛教丛林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诗词
  • 1
    [唐]
    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
    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
    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
    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
    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
    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
    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
    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
    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
    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
    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
    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
    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
    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
    是日发
  • 2
    [元]
    遇而不悟。
    可惜惺惺逐欲去。
    目下蹉跎。
    教我如今怎奈何。
    他时若到。
    悔晚投玄亲妙道。
    早早回修。
    免向三涂六道游。
  • 3
    [宋]
    至言妙道。


    是蓬莱顶上仙。
    归根。
    方复命。
    复命常存。
    此事幽微好细论。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