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枯砚燥自伤悲,文体全关气盛衰。 倚马纵允挥万字,骑驴尚足课千诗。 奉盘谁可推盟主,撼树人方谤老师。 疑有更深于此者,入山十载试精思。 |
这首诗是关于诗人对自己写作生涯的深刻反思和高度赞扬。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笔枯砚燥自伤悲,文体全关气盛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写作生涯的艰辛有着深深的感慨。这里,“笔枯”和“砚燥”形象地描绘了写作的艰辛,如同枯笔磨墨,砚台里的水干了,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写作时的心境和付出。而“文体全关气盛衰”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敬畏之心,认为文学创作是艺术之气盛衰的体现,需要深厚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 接下来的两句,“倚马纵允挥万字,骑驴尚足课千诗。”是对诗人写作技巧的赞美。这里,“倚马纵允”表达了诗人写作速度之快,“挥万字”则展示了诗人的才华横溢,能够迅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作品。“骑驴尚足课千诗”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坚持创作,足见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然后,“奉盘谁可推盟主,撼树人方谤老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批评者的看法。诗人认为,真正的文学盟主不是被别人吹捧出来的,而是靠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影响力来赢得尊重。而那些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撼动大树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师。这体现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最后,“疑有更深于此者,入山十载试精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怀疑自己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探索未发掘,于是他选择进入深山十载,潜心研究,试图从中得到更深的启示和思考。这体现了诗人的谦虚和进取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诗人写作生涯的高度概括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敬畏之心,对批评者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以及对未来不断探索的谦虚和进取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