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一春不得家书因省归计》

飞絮白相颭,落花红自纷。
鲤鱼何处去,杨鸟岂堪闻。
妇老难教馌,儿骄不解耘。
归耕诚所愿,耕责望谁分。
作品赏析
这首诗《飞絮白相颭,落花红自纷》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于乡村生活的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深深感慨。 首联“飞絮白相颭,落花红自纷”,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飘飞的柳絮在阳光下白得耀眼,落花在微风中自在地飘舞,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平静和安详。 颔联“鲤鱼何处去,杨鸟岂堪闻”,诗人以鲤鱼和杨鸟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思考。鲤鱼在清澈的河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而杨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这些自然景象都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然而,诗人却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鲤鱼都去哪里了?杨鸟的叫声是否还能让人听到?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变迁的感慨。 颈联“妇老难教馌,儿骄不解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细节。老妇人年老体弱,难以送饭,儿童骄横不晓农事,这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然而,这也正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细节,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深深同情。 尾联“归耕诚所愿,耕责望谁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回归乡村、参与农业生产的愿望,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无人分担耕作责任的的无奈和感慨。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关诗词
  • 1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
    [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3
    [唐]
    雨滞更愁南瘴毒,月明兼喜北风凉。
    古城楼影横空馆,湿地虫声绕暗廊。
    萤火乱飞秋已近,星辰早没夜初长。
    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满卧床。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