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前头野水边,东行西行不自怜。 天公岂亦哀老子,风雨留教终日眠。 |
这首诗的题目是《杂诗》,作者是清朝诗人袁枚。这首诗以一种自然、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种荒山野水、风雨交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心境和感受。 首句“荒山前头野水边”描绘了诗人的位置:他站在荒山的前头,野水边漫步。荒山野水,给人一种荒凉、孤独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东行西行不自怜”表达了诗人的行动:他向东向西地走着,但并没有自我怜悯。这表现出诗人的坚韧和乐观,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也没有放弃。 “天公岂亦哀老子”一句,诗人似乎在向老天爷抱怨,表达了他的苦闷和无奈。这里的“天公”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命运等抽象的概念,而“哀老子”则表达了诗人的哀怨和无奈。 “风雨留教终日眠”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中无法入睡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苦闷和无奈。这里的“风雨”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终日眠”则表达了诗人在困难面前的无助和无奈。 整首诗以一种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和乐观,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苦闷和无奈。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真实又感人,让人深感同情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