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见柔枝缀彩英,愁围未解又清明。 茸茸叠萼萦春梦,袅袅长条击别情。 有样谩传居士制,无香徒滓海仙名。 文臣服色开时验,次第妖娆织不成。 |
这首诗的标题是《清明后登城眺望》,作者通过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引发了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忍见柔枝缀彩英”,诗人表达了他看到春天柔嫩的树枝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花朵时的感慨。这里,“柔枝”和“彩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流露出诗人对春光的怜惜和不忍。 “愁围未解又清明”一句,诗人将愁绪与清明节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可能在这个节日里看到了春意盎然,但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茸茸叠萼萦春梦,袅袅长条击别情”两句,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花朵比作梦境,将树枝比作击打别情的乐器。这样的描绘,既表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有样谩传居士制,无香徒滓海仙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花无香的不满和对花的价值的认识。这里,诗人借用了居士制和海仙名的典故,表达了他对花的品格的认识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文臣服色开时验,次第妖娆织不成”一句,诗人将花与文臣服色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里的“次第妖娆”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织不成”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和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花的赞美,表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国家的期盼和对未来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