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听野老所言》

衰翁卧病山之阿,东村沈老来相过。
首言年饥若无备,次说时政多烦苛。
其间数事尽切已,具有本末非差讹。
农家累世服畎亩,此外宁复知其他。
世道愈变俗愈薄,天意亦复相折磨。
举贷养蚕不收茧,尽瘁耕耨田无禾。
千疮百孔正难补,前月里正来催科。
家贫乏钱办酒食,卖却养命双种鹅。
昨朝县吏又追唤,真如鸟雀遭网罗。
儿女啼号顾弗及,心如乱丝头绪多。
西邻寡妇更可念,譬彼坏木无枝柯。
饥寒交煎绝生意,母子牵挽沈於河。
句句皆从痛肠出,语罢涕泣俱滂沱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衰翁卧病山之阿》是一首富有深情的现实主义诗作,它以一位年老体衰的山村病翁的口吻,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极其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苦难图景。作者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对病态社会深重的苦难和人民生活的无限同情。 诗的首联“衰翁卧病山之阿,东村沈老来相过”,就交代了病翁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和来客情况。他卧病在床,生活贫困,而东村的沈老,闻其病苦,特来探望。这一联平平叙起,犹如电影镜头,先展现出病翁的居住环境和病情,镜头再推近,显示出沈老的关切和探访。 颔联“首言年饥若无备,次说时政多烦苛”,是病翁对当前年岁饥荒和政治腐败的感慨之语。这一联承上而来,揭示了造成病翁痛苦的原因:年饥无备,家无隔宿之粮;时政烦苛,民不聊生。这一联的诗味,主要在于通过病翁的感慨之语,展现出当时社会的整体状况和病翁的个体遭遇。 颈联“其间数事尽切已,具有本末非差讹”,转入对病翁家庭生活的具体描述。这一联选取了几件典型事例,反映了农家生活的艰难。这些事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从中可以看出病翁一家生活的困苦,也可以窥见当时社会上很多类似家庭的状况。 尾联“世道愈变俗愈薄,天意亦复相折磨”,是病翁对世道浇漓、天意不测的深深叹息。这一联语含双关,既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批评,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和感慨。 全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句句从痛肠而出,语语动人心弦,读来令人痛心疾首。诗中描绘的病翁形象,既是诗人自己的影子,也是千千万万受害者的缩影。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它通过描绘病翁的生活遭遇,展现了封建社会里一个极其典型的苦难图景。诗中流露出的对世道浇漓、天意不测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病态社会深重苦难的同情和同情,都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相关诗词
  • 1
    [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2
    [唐]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3
    [唐]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