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倚阑干,徘徊汨罗曲。 冤魂如可吊,烟浪声似哭。 我欲考鼋鼍之心,烹鱼龙之腹。 尔既啖大夫之血,食大夫之肉。 千载之后,犹斯暗伏。 将谓唐尧之尊,还如荒悴之君。 更有逐臣,于焉葬魂。 得以纵其噬,恣其吞。 |
这首诗以屈原的《离骚》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和对黑暗政治的愤慨。 首句“落日倚阑干,徘徊汨罗曲”描绘了落日余晖中,诗人倚靠在栏杆旁,徘徊在汨罗江畔的情景。这里巧妙地借用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典故,为全诗定下了悲怆的基调。 “冤魂如可吊,烟浪声似哭”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江中的烟波和声音,表达了对冤魂的哀悼和对黑暗政治的控诉。 “我欲考鼋鼍之心,烹鱼龙之腹”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揭露黑暗政治的决心,就像煮鼋鼍(一种大鳖)和鱼龙(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怪物)一样,让它们原形毕露。 “尔既啖大夫之血,食大夫之肉。千载之后,犹斯暗伏”四句,进一步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批判和对屈原的同情。诗人通过想象屈原的鬼魂仍在控诉那些啖食他血肉的人,即使千年之后,这种不公仍然存在。 最后,“将谓唐尧之尊,还如荒悴之君”两句,诗人对君主的尊荣进行了讽刺,暗示了当时政治的腐败。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和对黑暗政治的愤慨。诗人通过对屈原的悼念和对黑暗政治的批判,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