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小重山 道友求问》

养性休教起怒嗔。
外身须认正,里头真。
日施方便做慈因。
清凉至,只在气精神。
财色莫相亲。
自然通大道,觉申申。
金丹结就出迷津。
登云路,玉洞看长春。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养性休教起怒嗔》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养性的主题,阐述了人的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诗中强调了自我控制、认清自我、行善、精神清净、远离财色等原则,旨在引导人们走向道德和智慧的更高境界。 首先,诗中提到了“养性休教起怒嗔”,这是对人的精神修养的一种强调。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如愤怒、嫉妒、焦虑等,这些情绪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诗人提醒我们要注重自我修养,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其次,“外身须认正,里头真”是对自我认知的一种阐述。诗人认为,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本质,不要被外在的物质和虚荣所迷惑。只有认清自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和意义,才能避免迷失在物质和虚荣的追求中。 “日施方便做慈因。清凉至,只在气精神”则是强调了行善的重要性。诗人认为,我们应该每天尽可能地帮助他人,行善积德,这是通往清凉和智慧的途径。行善不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最后,“金丹结就出迷津。登云路,玉洞看长春”则是对人生智慧和境界的提升的描述。诗人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和积累,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内在智慧,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达到真正的长生不老。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它以养性的主题,阐述了人的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通过自我控制、认清自我、行善、精神清净、远离财色等原则,引导人们走向道德和智慧的更高境界。
相关诗词
  • 1
    [元]
    稽首吾门诸道友,降心向外休寻。
    等闲容易费光阴。
    修行何是苦,不了我人心。
    灭取无明三孽火,勿令境上相侵。
    本来一点没升沈。
    真闲如得得,步步上高岑。
  • 2
    [宋]
    二三尺雪山藏路,一两点花春到梅。
    将此赠君持不去,请君收拾早归来。
  • 3
    [唐]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