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子费应酬,对面隔千里。 可人天一方,情亲不盈咫。 毛锥吾故人,商略每及此。 道逢孔方兄,偃蹇不受使。 岂知世俗眼,睥睨辄嗤訾。 语言杂土气,屡欲洗吾耳。 客从何方来,力疾为倒屣。 出迎未暇揖,肝肺已相委。 平生寡交游,正坐此曹鄙。 邻墙有麹生,之子差可喜。 试呼与之谈,时或发名理。 往持邯郸枕,分此一睡美。 |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某些人的厌恶和对某些人的欣赏。诗中描述了俗子应酬时的隔阂,以及与可人相处时的亲切。诗人对世俗的鄙夷和不屑,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欣赏,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段描绘了俗子应酬的尴尬和隔阂,如同对面千里,无法沟通。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与可人相处时的亲近和情深。诗人对毛锥(即笔)的描述,也暗示了他对文人雅士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段落,诗人对世俗的鄙夷和不屑更加明显。他嘲笑世俗的言论,甚至想要洗耳,表现出对污浊环境的厌恶。然而,诗人对客人的热情和真诚,以及对邻墙麹生的欣赏,都表现出他内心的善良和宽容。 最后一段,诗人再次表达了对与自己志同道合者的欣赏。他愿意与他们分享邯郸枕,分担美梦,表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鄙夷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宽容。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