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语莺吟,鸦鸣鹊噪。 声有差殊,闻无颠倒。 闻性既寂,声尘亦空。 一点悲心,在处圆通。 |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环境为背景,通过描绘各种声音的特点,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禅意和宁静。 “燕语莺吟,鸦鸣鹊噪”是诗的开篇,燕子轻快的鸣叫声,黄莺悠扬的吟唱,乌鸦的鸣叫,喜鹊的喧闹,四种声音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置身其中。 “声有差殊,闻无颠倒”是对这四种声音的深入理解,认识到它们虽然声音各异,但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孰优孰劣,也没有颠倒错乱。这是一种超越二元对立,对万物平等的理解。 “闻性既寂,声尘亦空”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声音的本质是寂静的,它们都是心的反映,是心远离物质世界时的产物,因此声音和物质一样,都是空的。 “一点悲心,在处圆通”是诗的结尾,也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个“一点悲心”可能是诗人对世界的理解,对万物平等的理解,也可能是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它表明,无论声音如何不同,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这个“悲心”是普遍存在的,是无所不在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洞察,表达了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悲心。它提醒我们,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内心都应该保持平静和慈悲。这是一种深深的禅意和宁静,也是人生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