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西天,暮东土。 翫水游山,徐行款步。 是则不动道场,不是亦在里许。 谁为证明,石霜角虎。 |
这首诗《朝西天,暮东土.翫水游山,徐行款步。》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哲理吸引着读者。它描绘了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揭示了一种对“不动道场”的深刻理解。 首句“朝西天,暮东土.”表达了一种无拘无束、随处可栖的状态,无论朝夕,无论东西,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洒脱,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不受任何束缚,随遇而安。 “翫水游山,徐行款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行动方式,如同山水间的游鱼,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这不仅是一种行动的节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不急不缓,不骄不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是则不动道场,不是亦在里许。”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不动道场”的理解。不动道场是指佛教中修行者的修行场所,强调内心的平静和稳定。而在这里,诗人认为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和稳定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所谓的“不动道场”。同时,诗人也表明,即使外在环境有所变化,自己也能适应并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正是诗中所说的“不是亦在里许”。 “谁为证明,石霜角虎。”这句诗似乎是在引用或暗喻某种宗教或哲学观念。石霜是佛教禅宗中的一个著名寺庙,角虎则可能是某种象征或比喻。这句诗可能表达的是自我证明或自我证悟的过程,即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来证明或理解某种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不动道场”的深刻理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它鼓励人们不要被外在环境所束缚,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同时也能适应并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