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凭小竖立柴门,残角疏钟欲断魂。 伤雁养翎依荻浦,渡牛浮鼻望烟村。 壮心已觉随年往,孤学何由与俗论? 数点雨声催返舍,小窗灯火对壼餐。 |
倦倚小竖立柴门,这是诗人在凄凉的境遇中的一种姿态,一种希望有人来慰藉的期盼。残角疏钟,让人感受到夜的深重,也让人想起时光的流逝。 伤雁养翎依荻浦,渡牛浮鼻望烟村。这里诗人借大雁和耕牛的形象,表达出一种深深的乡愁和怀旧之情。大雁在寒冷的冬季需要养长翎羽,在荻浦这样的地方寻找温暖,而渡牛则是在烟村之外,寻找生活的出路。 壮心已觉随年往,孤学何由与俗论?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自己未来的忧虑。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壮志雄心也逐渐消磨,而自己的学问和思想又如何能与世俗交流呢? 数点雨声催返舍,小窗灯火对瓯餐。这是诗人在雨夜中的归家之感,雨声催人归家,小窗灯火照人吃饭。虽然生活困苦,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诗人通过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悲凉和无奈,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诗人的每一个字句中都得到了体现,这也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