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上蓬山亦已叨,所悲故里隔胥涛。 还家未失屠羊业,报国元无汗马劳。 载笔敢言宗史汉,闭门犹得读庄骚。 小儿愿与翁偕隐,正恐声名未易逃。 |
这首诗的主题是“报国”和“归隐”,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需要和家乡情怀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对个人声名和与小儿隐居生活的矛盾态度。 首联“误上蓬山亦已叨,所悲故里隔胥涛。”诗人表达了自己因某种原因(可能是官职或荣誉)而离开家乡,感到悲伤的是,他与家乡的距离被胥涛隔开了。这里的“蓬山”可能指的是朝廷或官场,“误上”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被迫离开家乡的无奈和遗憾,“悲”字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颔联“还家未失屠羊业,报国元无汗马劳。”诗人描述了自己回到家乡后仍然保持着原来的职业,虽然屠羊业可能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或轻松,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同时,诗人也表明自己在为国家服务时并没有做出什么显著的贡献,没有立下汗马功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职业的尊重和对国家的忠诚,但同时也透露出他的自我反思和谦逊。 颈联“载笔敢言宗史汉,闭门犹得读庄骚。”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学问和文学的热爱。他表示即使不能在外面为史汉(中国历史著作)做出贡献,他也可以在书房里研读庄子、屈原等人的作品,继续他的学术研究。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尾联“小儿愿与翁偕隐,正恐声名未易逃。”诗人表达了他希望与儿子一起隐居,过上平静的生活。然而他也意识到,在这个社会中,一个人的声名和影响是难以避免的。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但也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期望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需要和家乡情怀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对个人声名和与小儿隐居生活的矛盾态度。诗人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职业的尊重,也有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