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迷非悟,谁强名模。 无相三昧,不受涂糊。 越色超声无个事,连声不断念苏卢。 眉芒动处千光含,自肯除非大丈夫。 持心应不失,谋事便忘真。 谁识元明宝,虚劳几度春。 因见普庵老,示我体皆纯。 但依无著性,性幻在逡巡。 |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 首联“非迷非悟,谁强名模。无相三昧,不受涂糊。”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他既不是迷失在红尘中,也不是在虚名中徘徊,而是追求一种无相的三昧状态,不受尘世的困扰和涂鸦。 颔联“越色超声无个事,连声不断念苏卢。”描绘了一种超脱的境界,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不断的念叨和苏卢的连声。这似乎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 颈联“眉芒动处千光含,自肯除非大丈夫。”表达了作者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控制的决心。眉芒动处,象征着内心的光芒和力量,而自肯除非大丈夫,则表达了作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和决心。 尾联“持心应不失,谋事便忘真。”表达了作者对内心的坚持和执着,他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就可以忘记世俗的真假和虚实。这也暗示了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和决心。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社会和世界。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醒,不被世俗所迷惑和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