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提十万师,为国扞羌寇。 严兵坐大府,诸将无与右。 旌纛俨成列,钟鼓振前后。 曰赏固自我,有诛孰敢救。 胜势前已次,威声日西走。 功名未及建,得此山城守。 捧诏顾东路,怡然引车就。 穷秋过旧许,整驾一来觏。 高谈不知疲,辄用火继昼。 卒无愠黜端,少以颜色漏。 乃知君子心,得丧不自囿。 悔非自取之,于道有不受。 徒然颂德美,洪量讵窥究。 孤城俯清汝,山势远相斗。 公庭日无事,燕坐阴华构。 林寒山雪飞,地静玉泉漱。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将军的赞歌,通过对这位将军的军事生涯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将军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这位将军率领十万大军,为国抵御羌寇的情景。军队严阵以待,旌旗飘扬,钟鼓震天,气势磅礴。这位将军的英勇和威严令人敬畏,他不仅赏罚分明,而且善于把握战机,在敌人的攻势面前从容应对,成功地守住了山城。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这位将军在得胜之后,放下战事,回到家乡的情景。他经过许昌,整驾再觏,高谈阔论,毫无疲惫之色。他关心士兵,没有让士兵感到不满或泄密,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 最后,诗中描绘了将军在孤城中的生活,他与清汝山相望,山势相斗,公庭无事,燕坐阴华构。林寒山雪飞,地静玉泉漱,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些描绘不仅表现了将军的闲适生活,也表达了对这位将军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将军的描绘,展现了其英勇、智慧、宽厚、闲适等多重形象,表达了对这位将军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得失与坚守等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