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随身去,六经与一琴。 辞家计已久,入谷住应深。 偶坐僧同石,闲书叶满林。 业成须谒帝,无贮白云心。 |
这首诗《何物随身去,六经与一琴。辞家计已久,入谷住应深。偶坐僧同石,闲书叶满林。业成须谒帝,无贮白云心》是一首描绘诗人随身携带的物品和其生活态度的诗。 首联“何物随身去,六经与一琴。”诗人表达了他随身携带的物品,其中最珍贵的是六经和一架琴。六经是儒家经典,代表着儒家的思想和智慧,诗人随身携带,表明他对儒家思想的重视。一琴则象征着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颔联“辞家计已久,入谷住应深。”诗人表达了他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进入山谷居住应该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颈联“偶坐僧同石,闲书叶满林。”诗人描述了自己和僧人坐在一起,看书看到树叶都落满了树林。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业成须谒帝,无贮白云心。”诗人表达了自己已经做好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不会改变自己的内心,即不会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知识和艺术、向往自由和宁静生活、热爱自然和禅宗思想、坚守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诗人形象。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