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实见身,见身非是身。 法身无所得,非相本来人。 |
这首诗是关于佛教哲理的,表达了对自我和物质实体的深刻理解。 首先,“方明实见身,见身非是身。”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物质实体的认识。方明和实见分别代表了理论和实践,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是对物质实体的一种深入理解。这里的“身”并非指身体,而是指物质实体,即我们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然而,这种“见身”并非真实的自我,它只是物质世界的表象,并非本质。 “法身无所得,非相本来人。”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法身是无形的,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它是所有事物的本质,也是我们追求的真理所在。法身无所得,意味着它不是一种可以获得的实体,而是一种超越所有形式和表象的存在。非相本来人,则表达了我们应该超越物质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物质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超越物质表象的追求。它鼓励我们不要被物质世界的表象所迷惑,而要追求真理,追求超越物质表象的存在。这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