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
这首诗的题目是《闻蝉》,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首句“往年六月蝉应到”,诗人以六月蝉的鸣叫作为开端,描绘出一种夏日的典型环境,同时也暗示出一种季节性的记忆或情绪。蝉鸣在夏日里是常见的,但当它们在六月开始鸣叫时,却给人带来一种特别的感受。这可能源于诗人过去的某种记忆或情感体验,使得他对于这种声音特别敏感。 “每到闻时骨欲惊”,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敏感的情绪反应。每次听到蝉鸣,诗人都会感到一种惊恐或震惊,仿佛蝉鸣会触动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或记忆。这里的“骨欲惊”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应。 “今日槐花还似发”,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感受,表达出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现在,槐花已经开放,但蝉鸣已经不再,这使得诗人感到一种失落和孤独。这句诗也暗示出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 “却愁听尽更无声”,最后一句诗中,“却愁”表达了诗人对于蝉鸣结束的忧虑和不舍。诗人害怕蝉鸣结束后,那种夏日的氛围和情感将不再存在,他对于蝉鸣的情感依赖也将消失。这句诗也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即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总是短暂的,需要我们珍惜和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蝉鸣的细节和诗人对它的情感反应,表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和情感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的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