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指不见月,两处大譊讹。 来叩普庵老,真心岂奈何。 除非君自肯,阳春白雪歌。 毛端如来识,言说用闲多。 情忘并想尽,不断这摩诃。 |
这首诗《迷指不见月,两处大譊讹》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绘月亮的隐匿和两处的嘈杂,引出了对人生和真理的思考。 首先,“迷指不见月”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但似乎总是无法触及月亮的实质。这可能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两处大譊讹”则暗示了人们在不同的地方和环境中,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这进一步强调了真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接着,“来叩普庵老,真心岂奈何”表达了作者对寻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他相信只要去向普庵老求得真心,就一定能找到真理的答案。这表明了作者对普庵老的信任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毛端如来识,言说用闲多”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佛学的理解。他认为佛学就像毛端的微妙之处,需要细心去体会和领悟。而佛家所说的真理,并非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是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 最后,“情忘并想尽,不断这摩诃”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领悟和体验。他认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应该放下情感和思想的束缚,才能真正领悟到真理的广大无边。这体现了作者对真理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隐匿和两处的嘈杂,引出了对人生和真理的思考。它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