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东都孺子孙,壮年曾谒舍人门。 只今此道同终少,君独深藏耻自论。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于东都(洛阳)子孙的赞美,他们壮年时曾拜访过官员的门,但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底,而只有少数人能够深藏不露。 首句“好在东都孺子孙”,诗人以赞美的口吻描述了东都的子孙,他们像东汉时的王充一样,有着儒家的风范和气质。他们继承了东都的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壮年曾谒舍人门”描绘了他们年轻时曾拜访过官员的门,表现出他们的进取心和追求。而“舍人”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这里表达了他们对仕途的渴望和追求。 然而,诗人在后两句中表达了对他们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底的遗憾,并强调只有少数人能够深藏不露。这表现出诗人对于他们未能坚持到底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些能够深藏不露的人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赞美东都子孙的儒雅气质和追求仕途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到底、深藏不露的品质的赞赏和推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那些能够坚守自己信仰的人的鼓励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