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淮南米,皆云岁不登。 疲羸不难活,摩抚政须能。 但使荒田辟,无劳铸铁增。 素书宁敢寄,苦语未宜憎。 |
这首诗是典型的中国古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诗句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它通过对淮南地区的米价、农民生活状况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改善民生的期待。 首句“欲问淮南米,皆云岁不登”直接引出了诗的主题:淮南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诗人通过询问当地居民,了解到米价上涨且连续几年收成不好,反映出当地民生艰难的现实。 “疲羸不难活,摩抚政须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疲羸之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诗人认为,如果政府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帮助,他们并不难生存下去。这里的“摩抚政”指的是政府的关怀和政策,暗示了诗人对政府改善民生的期待。 “但使荒田辟,无劳铸铁增”表达了诗人对改善民生的具体建议:只要将荒废的田地开垦出来,农民就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养活自己,无需通过增加铁器投入来提高产量。这里暗示了诗人对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的建议。 最后两句“素书宁敢寄,苦语未宜憎”中,“素书”指的是书信,暗示了诗人希望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而“苦语”则表达了诗人的担忧和关切之情。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改善民生问题的真诚关注和热切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淮南地区的民生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改善民生的期待。诗人的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