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众举毗卢作僧正以诗勉之》

遇酒逢春触处春,白头相视若天伦。
须知丞相官仪重,不及琳宫自在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遇酒逢春触处春,白头相视若天伦”,通过描绘酒、春、白头、丞相官仪、琳宫自在人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感悟。 首句“遇酒逢春触处春”,酒和春是诗中重要的两个意象,酒在这里象征着友情和欢乐,春则象征着生命和自然。诗人说,只要遇到酒和春天,处处都是春意盎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能看到希望和美好。 第二句“白头相视若天伦”,描述了两位白头老人相视而笑的场景,仿佛是亲人或天伦之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岁月沉淀的感慨。 第三句“须知丞相官仪重”是对丞相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权力的敬畏和对官场的认识。然而,诗人紧接着说“不及琳宫自在人”,表明在作者看来,丞相的官仪再重要,也不如琳宫中的自在人。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束缚和纷扰的厌恶。 整首诗通过描绘酒、春、白头、丞相官仪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感悟。其中既有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有对友情的珍视,还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的主题——遇酒逢春触处春,白头相视若天伦。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美文,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诗词
  • 1
    [宋]
    庵前谁为子磨{博十换土},春莺巧啭忽当筵。
    共嗤白传辛勤甚,万唤千呼始上船。
  • 2
    [宋]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
    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
    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
    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
    知有毗卢一迳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 3
    [唐]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或为道士或为僧,混俗和光别有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卢常照百千灯。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