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米芾为梁唐不收慰问帖寄诗》

圣贤尺牍间,吊问相酬答。
不笔或无意,兴合自妍捷。
名迹后人贵,品每分真杂。
前世无大度,危乱相乘蹑。
白发如莲帽,騧马似瓜贴。
触事为不祥,凶语弃玉躞。
料简纯吉书,乃有十七贴。
当时博搜访,所得固已狭。
于此半千岁,历世同灰劫。
真圣扫忌讳,尽入淳化箧。
巍巍覆载量,细事见广业。
唐人工临写,野马成百叠。
硬黄脱真迹,勾填本摹榻。
今惟典刑在,后世皆可法。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度赏析和赞美,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书法家的创作过程和作品的价值。 首先,诗中描述了圣贤尺牍间的书信往来,其中蕴含着吊唁和问候的情感表达。这种不拘形式的笔触,有时可能是无意的,但一旦与情感相合,便能自然地展现出其优美和快捷。这种兴之所至的书法风格,使得每一幅作品都显得独特而富有艺术性。 其次,诗中提到了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在后人中备受珍视,其品质和品位在各种真迹中各有不同。然而,在古代,由于大度的缺失,人们在危乱时期往往无法保持冷静,使得一些不祥的言语和物品被抛弃。然而,经过仔细挑选,那些纯粹吉祥的书法作品仍然得以保存,并成为后世可效法的典范。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古代书法的传承问题。尽管在当时,对书法的广泛搜集和访求可能并不充分,但在经过半个千年的历练后,许多优秀的作品都已灰飞烟灭。然而,那些幸存下来的作品却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最后,诗中还提到了圣贤扫除忌讳,将书法作品全部收入淳化阁中。这表明了古代书法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与时代背景和社会风尚的紧密联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度赏析和赞美。它通过描绘书法的创作过程、作品的价值、传承问题以及历史背景等角度,展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价值。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书法家的才华和技艺,也提醒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相关诗词
  • 1
    [明]
    高楼秋气正萧森,罢酒凭栏且独吟。
    何处吹箫催暮雨,有人孤策倚荒林。
    癖如米芾差存石,懒似嵇康并废琴。
    早已投闲吾计得,入山何必更求深。
  • 2
    [明]
    眉山三苏宋儒宗,长公矫矫人中龙。
    南迁儋耳西赤壁,文章光焰超洪濛。
    快哉之亭雪初霁,领客登览山川雄。
    自云平生不解饮,胡乃一举觥船空。
    和诗宽限见真率,凿崖题石摩苍穹。
    功名富贵一丘土,断碑残素传无穷。
    吁嗟异物神所卫,玉山合璧俄相逢。
    奎章博士丹丘翁,江南放逐惊秋风。
    见之即下米芾拜,二颠痴绝将无同。
    筑坛山中加爱护,树以松桂连椅桐。
    雨窗云户湿寒翠,朝阑暮槛开青红。
    白野御史龙头客,青年献赋蓬莱宫。
    戏将秃颖写<虫鬵>匾,断钗折股
  • 3
    [宋]
    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饭不著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梩搘酒瓮,鸐风落琴床。
    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
    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
    竹韵漫萧屑,草花徒织茸。
    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