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侯无补邑之民,业已言归岂诳人。 中露泥中非所恋,子规何用更谆谆。 |
这首诗的标题是《黎侯无补邑之民,业已言归岂诳人。中露泥中非所恋,子规何用更谆谆。》,它是一首表达归隐之意的诗。通过对黎侯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首句“黎侯无补邑之民,业已言归岂诳人。”描绘了黎侯作为一位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已经决定回归自己的内心,不再被外界的诱惑所困扰。这里的“无补邑之民”暗示了黎侯在政治上的无足轻重,而“言归”则表达了他的决心和态度。“岂诳人”则表明黎侯并非虚伪之人,他的话语是真诚的,不会欺骗他人。 “中露泥中非所恋”是诗人对黎侯生活态度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中露泥中”象征着黎侯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但他并不留恋这些,而是选择离开。“非所恋”表达了黎侯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他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子规何用更谆谆”是诗的结尾,子规是古代的一种鸟类,常被用作哀鸣的象征。在这里,诗人用“子规何用更谆谆”来表达黎侯无需外界的劝说和挽留,他内心的决定已经足够坚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黎侯的形象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通过对黎侯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和安宁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