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役神多损寿,先生下世未中年。 撰碑纵托登龙伴,营奠应支卖鹤钱。 孤垄阴风吹细草,空窗湿气渍残篇。 人间别更无冤事,到此谁能与问天。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已故的先生哀悼之作,通过对他生前生活的描绘,以及死后孤坟的凄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哀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联“日夜役神多损寿,先生下世未中年”,直接点明这位先生因过度劳累而早逝。作者通过“日夜役神”这一描述,表达了对他生活艰辛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合理,使得他无法拥有一个正常的生活。而“未中年”则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早逝的惋惜之情。 颔联“撰碑纵托登龙伴,营奠应支卖鹤钱”,进一步描绘了先生身后的情况。这里,“撰碑”指的是撰写墓碑文,“托登龙伴”可能是指请人帮助撰写,“营奠”则是指丧葬事宜,“应支卖鹤钱”则是指支付丧葬费用。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先生身后生活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合理,使得他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 颈联“孤垄阴风吹细草,空窗湿气渍残篇”,描绘了先生孤坟的凄凉景象。这里,“孤垄”指的是坟墓所在的地方,“阴风”则是指凄凉的气氛,“细草”则是指坟墓周围的景象,“空窗”则是指坟墓本身,而“湿气渍残篇”则是指坟墓中残留的书籍。这一联通过凄凉的景象和残篇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先生逝去的哀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尾联“人间别更无冤事,到此谁能与问天”,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愤慨和对先生的哀思。这里,“人间别更无冤事”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慨,认为社会上没有比这位先生更冤枉的人了。“到此谁能与问天”则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哀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人能够问天公为何如此不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已故的先生生前生活的描绘,以及死后孤坟的凄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哀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中通过对先生生活和身后情况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合理,使得作者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的愤慨和对先生的哀思,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人能够问天公为何如此不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