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形甚怪,得性在山林。 偃盖盘空老,流脂入地深。 青霜曾换骨,野火误烧心。 材大诚难用,良工亦漫寻。 |
这是一首描绘古松的诗,通过对古松形态、生长环境、生长历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松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联“古松形甚怪,得性在山林。”直接描绘了古松的形象,其形态非常奇特,这是它在山林中获得的天性。诗人用“怪”字,既表现了古松与众不同的特点,也表达了对古松独特个性的赞赏。 颔联“偃盖盘空老,流脂入地深。”是对古松生长情况的描绘,古松树冠庞大,仿佛要笼罩整个空间,而其根系则深入地下,流脂入地,形象地表现了古松的生长力和生命力。 颈联“青霜曾换骨,野火误烧心。”则表达了古松的生长历程,经历了青霜的洗礼,古松换骨重生,而野火却误烧了它的心,也就是它的生命核心。这两句既表现了古松顽强的生命力,也表达了对古松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尾联“材大诚难用,良工亦漫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古松价值的认识和感慨,古松材质巨大,但它的价值并不只是作为木材,这是很难被一般人所理解的。即使对于优秀的工匠来说,寻找它的价值也是困难的。这实际上是对古松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人难以理解古松价值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顽强生命力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人难以理解古松价值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