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台不见秋草衰,却忆吴王全盛时。 千年月照秋草上,吴王在时几回望。 至今月出君不还,世人空对姑苏山。 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聚。 婵娟西子倾国容,化作寒陵一堆土。 |
这首诗《古台不见秋草衰,却忆吴王全盛时》是一首对吴王旧时的怀念,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与人世沧桑的对比。
首联“古台不见秋草衰,却忆吴王全盛时。”诗人站在古台上,秋草虽衰,却回忆起吴王的全盛时期。诗人以古台为背景,展现了一个深沉、悠远的场景,使人仿佛能看见诗人在秋风中沉思的身影。
颔联“千年月照秋草上,《 》吴王在时几回望。”千年明月如水,照在秋草之上,如同照在吴王曾经的望台上。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将月亮和秋草都赋予了历史和文化的内涵,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深远。 颈联“至今月出君不还,世人空对姑苏山。”诗人感叹,直到现在,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吴王却不再回望这片他曾经热爱的土地。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聚。”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山中那些曾经的精灵(指吴王的传说和故事)如今还能有多少人看见呢?只有麋鹿在山间游荡,留下了曾经的辙迹。这表达了历史的神秘和不可触及性。 最后两句“婵娟西子倾国容,化作寒陵一堆土。”诗人以美丽的西子(即西施)来比喻吴王曾经的辉煌,但如今却化作了一堆寒冷的山陵上的泥土。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惋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台、月亮、姑苏山、麋鹿、西子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世沧桑的对比,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勿忘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