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多君子鲁多儒,七岁闻天笑舞雩。 光彩春风初转蕙,性灵秋水不藏珠。 两经在口知名小,百拜垂髫禀气殊。 况复元侯旌尔善,桂林枝上得鹓雏。 |
这是一首赞美儒家学派的诗,通过对卫国君子和鲁国儒生的赞美,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崇敬之情。 首联“卫多君子鲁多儒,七岁闻天笑舞雩”,描述了卫国有很多君子,而鲁国则有很多儒生。这里的“君子”和“儒”都是指儒家学派的成员,他们以仁义道德为行为准则,追求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而“七岁闻天笑舞雩”则暗示这些儒生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热爱。 颔联“光彩春风初转蕙,性灵秋水不藏珠”,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儒生的气质和才华比作春天的蕙草在春风中摇曳生辉,又比作秋天的水珠晶莹剔透。这一比喻既表现了儒生的青春活力,又表现了他们的才华横溢。 颈联“两经在口知名小,百拜垂髫禀气殊”,描述了儒生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已经能够熟练背诵两部经书,而且他们的禀赋和气质也各不相同。这进一步表现了儒家学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尾联“况复元侯旌尔善,桂林枝上得鹓雏”,进一步表达了对儒生的赞美和祝福。“元侯”是对诸侯的尊称,“旌”是表彰的意思,“尔善”是指他们的优点和善行。这句诗表达了儒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行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和尊重,就像生长在桂林树上的鹓雏一样高贵而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卫多君子和鲁多儒的赞美,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儒生们的赞美和祝福。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儒生的气质、才华、努力和荣誉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